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Eriocaulon sikokianum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7秒
四国谷精草
Eriocaulon sikokianum Maxim.
中国植物志>> 第13(3)卷 >> 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>> 谷精草属 Eriocaulon

24.四国谷精草

Eriocaulon sikokianum Maxim. Diagn. 7: 16. 1892; Hand. -Mazz. Symb. Sin. 7: 1246. 1937; Satake in Nakai Nov. Fl. Jap. Eriocaul. 56. 1940; Ohwi, Fl. Jap. 266. 1956——E. kengii Ruhl. in Notizbl. Bot. Gart. Berlin 10: 1042. 1930.——E. miquelianum auct. , non Koern.: C. H. Wright in Journ. Linn. Soc. Bot. 36: 200. 1903.

24a.四国谷精草(原变种)图版16:11-17

Eriocaulon sikokianum var. sikokianum

草本。叶线形,丛生,长6-14厘米,中部宽1-1.5毫米,半透明,具横格。脉4-7条。花葶约8个,长18-23厘米,粗0.5-0.7毫米,扭转,具4-5棱;鞘状苞片长5-7.5厘米,口部膜质斜裂;花序熟时倒锥形,淡禾秆色,4-5毫米(不包括总苞片的长度);总苞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禾秆色,有1-3脉,膜质至软骨质,不反折,最外面的长6-7.3毫米,向内渐小,仅3.5毫米,宽1.3-1.8毫米,无毛或边缘有睫毛状微毛;总(花)托幼时无毛,至成熟期可有密毛;苞片长倒卵形,长2-2.5毫米,背上部及顶端有密短毛,侧缘有疏长柔毛;雄花:花萼佛焰苞状,前面开裂,3浅裂,背上部及顶端有短毛;花冠合生,3裂,远轴瓣较大,长卵形,近顶处各有1黑色腺体,顶端有睫毛;雄蕊6枚,花药黑色;雌花:花萼佛焰苞状结合,前面开裂,边缘及外面疏被长柔毛,顶端3浅裂,有睫毛状白短毛;花瓣3枚,棒状,离生,近肉质,近顶处各有1黑色腺体,内面有长柔毛,顶端密生睫毛状短毛;子房3室,花柱分枝3,与花柱近等长。种子表面具横格及T字形毛。花果期8-12月。

产浙江(天台山、雁荡山)、湖南(衡山)等地。生于湿地。日本也产。

本种与谷精草 E. buergerianum 在花的结构上颇为相似,唯以其总苞片超出花序易于区别。它与长苞谷精草 E. decemflorum 在外表上十分相似,唯后者花部为2基数,与本种在亲缘关系上相隔较远。

Ruhland 1930年发表 E. kengii 时指出:“该种与E. sikokianum 的明显区别在于雌花的分离的花萼。”他所依据的模式标本(耿以礼953号)采自浙江天台山。经检查该标本,雌花萼尚未充分发育,无法作出离生或合生的判断。寻找模式产地的成熟个体标本(贺贤育27957,藏杭州植物园),发现雌花萼3浅裂或半裂,下部明显合生。在同一山区再无外形相似、花部3基数的其他种。因此,可以认为Ruhland对于E. kengii雌花分离的描述应该修正。既然如此,Ruhland指出的E. kengii与E. sikokianum的区别就不存在了。依照优先律,E. kengii Ruhl.为本种的异名。

24b.龙塘山谷精草(变种)

var. linanense W. L. Ma in Act. Phytotax. Sin 29 (4): 309. 1991.

本变种具有与原变种相似的外貌,即狭细的叶片,总苞片长,远超过花的长度,它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个体矮小,苞片背部、雄花花瓣、雌花花瓣顶端均无毛。

产浙江。生于1 600米的沼泽地。模式标本采自临安县西部龙塘山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7《中国植物志》第13(3)卷 054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